填报高考志愿前,小心这些决策偏差
2022-06-24 11:41:00来源:光明网点击:次
经历高考的打磨,高考生们终于可以期待超长的暑假和美好的大学生活。但在这之前还有一个难关:志愿填报。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教授认为,人们作决定时会同时采用重视直觉的感性系统和重视分析的理性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通常依靠直觉进行快思考,这种自发的决策方式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便利。但这种偷懒的决策习惯也会让人们掉进认知偏差的陷阱,造成损失和痛苦。
我们为大家介绍4种常见的决策偏差,帮助高考生们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启发式偏差
国内调查发现,高考生填报志愿的过程中,信息获取的一大来源是询问父母、老师等身边人。
高考生很容易直接选择与身边人相关的大学或专业,比如“我的妈妈、叔叔、表姐都是会计,那我报会计学专业”。其实这是一种决策偏差,当人们面临复杂而充满不确定的决策情境时,容易走思维的捷径,基于直觉或者易得的经验作出快速判断,这叫启发式偏差。
“身边这么多人选会计专业,这个专业应该很好就业吧!”实际上,多位亲戚从事同一职业,并不能得出就业率高这一结论。建议高考生到教育部指定的阳光高考网、院校官网等官方平台了解高校的招生信息和就业情况。
高考生也可能会优先选择听起来很熟悉的大学和专业。比如翻看《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时,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总是所在地区的知名大学、热门专业、新兴专业……实际上,我们很熟悉的大学或者专业,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些负面新闻为人知晓。因为不管是正面信息还是负面信息,生动、曝光次数多的事例总是最容易回忆。热门的专业不一定多年后依然供不应求,也不一定适合自己,更有一些冷门的好大学,填报志愿时被遗漏了。
证实性偏差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会不假思索地接受、甚至寻找支持我们想法的事例,只要没有使我们观念动摇的证据出现,我们很少会质疑自身抱持的信念。这是一种证实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在决策时,往往认为支持自己假设的信息更有说服力,有意或无意地寻找与假设一致的信息,而忽略与假设不一致的信息。
比如有高考生不考虑填报医学类专业,原因是“我本想成为医生,但朋友们都说学医很苦,我搜了很多资料,确实如此”。事实上,每个专业都有其不容易之处,而每个人的承受度是不同的。
为了真实、客观、全面地了解大学和专业,高考生们不能有选择性地搜索与所持想法一致的支持性证据,以免偏听偏信。最好反其道而行之,在作出决定前反而要注意搜索不支持你的选择的证据。例如搜索和了解“医学生当初都为什么填报医学专业”“医学类专业学习哪些内容”,全面地了解大学和专业后再作选择。
投射效应
作为一名高中生涯教师,我发现准备从事教师、公务员等稳定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有不少学生跟我说,“受疫情影响,我决定报考师范类专业,保证有一个稳定的职业。”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孕妇效应”,当你怀孕时,你会发现满大街都是孕妇。人们很容易把自身的关注点投射到外界,而在判断与决策情境中,我们要当心投射效应,人们往往会高估未来偏好与当前偏好的一致性。
高考生们要充分了解个人特点与大学专业情况后再作决定,大家都追捧的专业不一定与你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相匹配。
我的一位教师朋友工作一年多就准备离职了,个性张扬的她发愁于不能在工作日穿喜欢的衣服,不喜欢早起,不满日子平淡相似,她想做更自由、新鲜,有挑战性的工作。我身边不乏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最后从事与本专业不对口工作的人。高考生们作出志愿决策前,有必要充分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结合不同渠道收集的大学专业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而不是现在看起来“火”或大家说“好”的专业。
锚定效应
第一印象或者最初接收的信息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和决策,这是锚定效应,就像被抛到水底的锚,使船体固定住一样。并不一定准确的第一印象,鲜明而牢固,会把我们的思想固定住。在填报志愿时,不少高考生会优先考虑有“钱景”的专业,比如有人准备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理由是“现在互联网行业很火,薪资高、工作环境优越的工作大多集中在互联网行业。”但有“钱景”就等于有“前景”吗?
大学专业丰富多彩,但高考生们在填报志愿前往往知之甚少,常常依赖第一印象作决定。第一印象便捷,但不全面、不准确。比如,我们对法学专业的初印象,是死记硬背法律条文,上课沉闷,但罗翔老师的刑法课令非科班出身的人都兴趣盎然、获益匪浅。那么因为薪酬水平而想报考计算机类专业的高考生,也要先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到底学什么,适合我吗?以后的就业前景一定好吗?”
那我们要怎样才能作出明智的高考志愿决策呢?高考生既要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点,也要了解外部信息,充分整合内外信息,理性决策。高考生们可以借助决策工具,如使用态势(SWOT)分析法帮助决策。
1、分析内部因素,发现自身的优势及不足。
罗列可能的志愿选项,对照大学和专业的情况介绍与招生要求,评估自己是否喜欢、是否可以胜任相应的学习任务,如果自己尚存在不足,这些不足将来能否得以改善。
2、评估外部因素,找出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检索感兴趣的大学和专业的基本信息,如大学所在城市的地理、经济、气候特点和校园环境、学术氛围等,专业的开设课程、从业方向等情况,总结有利于自己未来生涯规划之处,以及其带来的不满意的方面。
3、综合分析,按优先次序排列。
整合内外信息,根据自己看重的因素和选项的优劣情况,确定自己志愿的先后次序。如果考生最看重就业情况,那就要优先考虑和比较各大学和专业选项,对工作岗位是否感兴趣、毕业生就业率等方面的优劣情况,接下来再考虑次重要的因素。
亲爱的毕业生们,希望你能顺利地绕过决策偏差的陷阱,提交满意的高考志愿答卷。相信当你拨开重重迷雾,带着勇气、信心与耐心朝着目标前进时,时光会把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郑重地递送到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