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
“普职分流”,学习尽头是学历还是能力?
2022-04-08 15:02:49来源:八维教育点击:次
在家长圈中,关于中考是否要实行“普职分流”争议不断。有人觉得:初中毕业生年龄太小,心理、生理没有发育完全就被送到职业学校,未免有失公平。并在此基础上建议开展“十二年义务教育”,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
这个建议获得了很大一部分家长的赞同,那能否实现呢?在最近的教育部会议中,相关发言人给出了回应。
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考“普职分流”非常必要,将会继续坚持,但不强制各地分流比例;
2.调整中职定位,由就业导向转向就业与升学并重导向,畅通升学渠道,让学生家长愿意选择职业教育;
3.加大投入办好中职教育,提升质量,让用人单位可以依靠职业教育。
这三点回应可以说是彻底断了家长们对于“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期望,可以看出未来“普职分流”将成为常态。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家长们抗拒“普职分流”呢?
主要有以下原因
1.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固化的认知,认为自己的孩子被分流进职校,考大学的通道就实质上被阻断了。
2.学生进入职校学不到东西,就业工资低。很多家长的印象中,职校毕业就是工厂、流水线、服务员的代名词,选择就与高薪、发展再无关联。
家长们的想法可以理解,但谁能保证孩子们选择上高中、大学就一定会有好发展!中高考不能完全决定学生的未来,选择职业教育更加能够激发他在应用实践方面的才能。
学习的尽头是学历还是能力
从教育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毕业生人数预计达1076万,这也是历史上首次毕业生人数突破千万大关。
高校的连年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持续上涨,让更多人获得更高学历的同时也造成了“学历缩水”以及“就业难”的问题。
其实,从近几年的就业中就能看出端倪。“博士生应聘社区基层工作岗”、“硕士研究生应聘小学教师岗”的新闻屡见不鲜。学习的尽头到底是学历还是能力,引起了大家的思考。
这一点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给出了答案。
通知指出: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
教育部此次发声,是对教育改革方向的再次重申,正如总理提到的“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考核人才质量的标准从来不在“学历”这个“面子”上,而是关乎“能力”、“素质”的“里子”。
可以没有学历,但不能没有学习能力
在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中,“一考定终身”的固有观念已经逐渐过时。而且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好更快地实现就业,成为了大家首要思考的因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获得“一技傍身”似乎要来得更加实际。
这一点,不仅我们明白,学生与家长们更明白。
所以,面对“普职分流”,家长们需要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给予“职教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面对职业教育,家长们也要放下“有色眼镜”,职业教育同样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