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内涵质量 增强中职吸引力
2022-03-15 16:11:15来源:中国教育报点击:次
提高吸引力,必须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近年来,社会上对于初中后分流一直存在争议,甚至有人提出取消中职的极端观点。职业教育不被看好,一方面是由于历史的惯性、观念的桎梏和机制的壁垒等外部原因;另一方面缘于中职学校办学定位不适配、办学规模大而不强、办学条件缺口大等内部原因。因此,科学调整中职学校办学定位,切实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对于那些办学理念落后、师资匮乏、条件落后的“空、小、散、弱”学校,要进行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要坚持标准,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采取撤销、合并、转型、托管、土地置换、集团办学等措施,促使其办学条件达标。中职学校布局调整要善于用减法思维做大规模,用乘法思维做优质量。在实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培育优质中职学校带动中职教育质量总体提升。教育部将用3到5年时间,建成1000所左右的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此举定会产生杠杆作用、发挥示范效应。各省也要积极作为,打造地方名特优中职学校,推动中职学校整体实力和形象逐步提升。
提高吸引力,必须优化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职业教育要“长入”经济,专业设置必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要建立在产业调研的基础上,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摒弃小而全的思维,把“专业超市”办成“精品店”“专卖店”。职业教育要“渗入”人心,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学生的先天禀赋、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无论是技能培养规律还是人才成长规律,都要求中职学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2021年12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强调实习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并提出1个“严禁”和27个“不得”。这表面上是对职业学校实习管理的规范,实质上是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结构性重塑,明确了利益相关方的责权利。中职学校要借机而行,以规范学生实习为契机,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产教融合双提升。
提高吸引力,必须提高中职学校内涵质量。国家推行了中职免学费和助学金制度,搭建了中高职贯通的立交桥,提高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也就是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会因贫穷而上不起中职,中职学生想升学的有路径,中职毕业生职业发展也前景广阔。然而,还有很多中职学校面临招生难的现象,要想切实增强吸引力,必须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中职学校怎样从参照普通高中的办学模式向类型教育转变,按标准办学至关重要。中职学校要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如学校设置标准、“双师型”教师标准、课程标准、技能大赛标准、评价标准等。当然强调标准并不是意味着抹杀学生的个体差异,讲标准、有标准、用标准反而恰恰是办好教育的要求。只有每一名学生都对中职学校产生认同感和获得感,中职学校才会成为学生与家长的理性选择和主动选择。
同样是中职学校,有的门可罗雀,有的一席难求,云泥之别昭示内涵质量是提高中职学校吸引力的不二法门。
滕道明
(作者系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党总支书记、副校长)